深化产教融合•培养特色化软件人才高峰论坛在两江新区举行

6月5日,深化产教融合·培养特色化软件人才高峰论坛在重庆两江新区举行。论坛上,两江软件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正式揭牌。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正华,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国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蒋云芳以及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唐振明等出席活动。开幕式由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院长肖国强主持。

两江软件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正式揭牌

据悉,两江软件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在重庆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的支持下,由两江新区管委会与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协同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共建,将携手推进重庆软件产业与软件人才生态建设,赋能软件产业发展。

学院以企业需求为引领,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导向,构建产业链与教育链互融互通的发展平台,打造5R培养环境(真实的企业环境、实战项目、项目经理、工作压力、工作机会),培养6D能力标准的人才,为两江新区乃至重庆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动能。

围绕“两高两区”目标,两江新区把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战略选择,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两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支撑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软件人才生态环境。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加强特色化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是建设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教育强国,实现中国软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重庆两江新区将积极鼓励并支持辖区软件行业企业持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厚植特色化软件人才发展土壤,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探索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本次论坛积极响应教育部、工信部印发《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政策要求,旨在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强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软件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重庆数字产业人才生态和创新生态建设。

活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翘楚、院校领导、企业负责人共聚一堂,聚焦“深化产教融合,培养特色化软件产业人才”的主题展开深度研讨,与会嘉宾及企业代表聚焦行业需求,加强产教融合,共探特色化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新思路、新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人才评价处处长姚明发表《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建议》专题报告,针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政策设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提出面向产业与高校的合作建议。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理事长、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卢苇发表《特色化软件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专题报告,从政策逻辑、建设思路、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分享。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陈武发表《产教融合育人才,中西贯通领发展》专题报告,分享了西南大学成熟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宝贵经验。

中软国际教育集团高级副总裁罗娅发表《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专题报告,并提出了构建“软件+X”的复合专业培养模式、集成式的创新教育模式、建立规范的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系框架和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源头创新能力,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难题。

高峰论坛的第二阶段,由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建喜和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陶丽主持。知名学府的专家分别进行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洪玫分享主题演讲《聚焦行业需求,建设一流软件工程专业》,明确指出从产业的视角,构建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融合模式,从机制体制的角度探讨如何突破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障碍。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原副院长蒋建伟分享主题演讲《对标一流课程,持续改进,助力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从行业到专业、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从教学资源到工具体系全方位阐述一流课程如何支撑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

华为中国区云与计算产业发展部总监李熠斌分享主题演讲《繁荣信创软件生态,培养特色软件人才》,基于信创背景下,探讨信创软件生态建设以及信创软件生态对特色软件人才培养的赋能。

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解决方案总监张松伟分享主题演讲《中软国际-信创鲲鹏生态人才培养》,以鲲鹏计算产业为基座,探讨信创主流力量----鲲鹏计算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技术体系的融入教学体系、打造教师能力、赋能教学方法。

 (转自两江新区官网)